濤濤 行業趨勢
或許這就是 “激進設計” 的必經之路:就像當年 iOS 7 的扁平化,一開始也被罵 “太簡陋”,后來才慢慢成為行業標準。液態玻璃現在的問題,可能需要后續的更新來補 —— 比如增加更多 “透明度調節選項”,或者優化文字對比度算法。
濤濤 設計思維
在 UI 設計領域,隨著設計師專業能力的普遍提升,產品界面的基礎質感已不再是競爭焦點,反而 “同質化” 逐漸成為行業痛點 —— 相似的卡片布局、雷同的個人中心、千篇一律的圖標,讓用戶對產品的記憶點越來越模糊。其實,差異化設計未必需要顛覆式創新,從業務適配、用戶體驗、細節質感等維度切入,反而能做出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。本文結合閑魚、嘀嗒出行、餓了么等主流 APP 的實際設計案例,拆解那些 “小而巧” 的 UI 創新思路,為設計實踐提供參考。
當人工智能、擴展現實(XR)、自動駕駛等新技術不斷沖擊著產品設計的邊界時,很多設計師急于打造 “顛覆式” 界面,卻常常忽略一個關鍵問題:用戶會不會用?
未來的科技感 UI,會更 “懂用戶”:可能結合 AR 技術,讓界面 “浮在現實場景里”;可能更注重 “極簡”,用更少的元素傳遞更多信息。但無論如何,科技感的核心不會變 —— 讓用戶在觸摸屏幕時,能感受到 “數字世界的溫度”,而不是面對冷冰冰的代碼。
濤濤 移動端UI設計文章及欣賞
打開手機,微信消息欄飄著 “99+”,拼多多通知頁堆著十幾條促銷提醒,小紅書的贊和評論混在系統通知里 —— 你是不是也習慣了手指劃過屏幕,卻在 “要不要逐條點開清紅點” 的糾結里浪費半分鐘?其實,解決這種焦慮的 “一鍵已讀” 功能,從來不是簡單的 “清理按鈕”,而是大廠對用戶需求的精準判斷,藏著滿滿的設計心機。
很多人覺得,UI 設計是 “讓界面好看”,UX 設計是 “讓操作順暢”。但實際上,用戶體驗的終極目標,是 “讓用戶覺得安全、可控”。
打開站酷的 UI 設計推薦頁,AI 生成的 3D 界面、靈動的微交互動效、極簡卻溫暖的情感化設計撲面而來 —— 近一年的優質作品清晰地指向:UI 設計早已跳出 “畫界面” 的局限,進入了 “技術賦能體驗、細節決定留存” 的新時代。從特斯拉的極簡車載界面到 Moo 日記的情感化空狀態,頂尖設計無不遵循 “趨勢為骨、用戶為魂” 的邏輯。今天結合站酷高贊作品的共性規律,拆解從趨勢洞察到落地執行的完整路徑,幫設計師把流行風向轉化為實用成果。
濤濤
彈窗在 APP 中無處不在,這段時間剛好在整理彈窗組件相關內容,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彈窗的設計思路。
作為一名專業的 UI 設計師,難免會有一點強迫癥,時常因無法平均的像素而苦惱,恨不得所有的元素都達到完美統一。
在扁平化設計興起與最初的 Macintosh 圖形界面問世之間的近 30 年,是擬物化設計從萌芽、發展、成熟到轉型的階段。上世紀 80 年代,幾乎所有研究機構和 3D 制作公司都聚焦于提高 3D 圖形的真實感。隨著技術成熟,設計師們爭相繪制愈發逼真復古的圖標,到 2012 年左右,擬物化設計達到極致。然而,過度精細的肌理、裝飾、光影讓人們視覺疲勞,且用單一逼真設備作為圖標,因設備更迭可能導致功能識別斷代,比如年輕一代對指南針喻指地圖、磁帶喻指錄音等設計可能陌生。
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://www.skdbb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