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勁
編者按:今天這篇近萬字的長文是@Goodmor寧 整理大量資料后總結的,從日本設計的興起過程聊到中國設計的發展,超多史料,還附有他與設計前輩張子健先生的訪談呦 >>>
編者按:學會工程師思維,可以幫助你快速梳理簡化設計流程,掌握跟工程師溝通的最佳方式。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,想擁有工程師思維,你得先了解工程師是如何思考問題的,全文干貨不吹水,直接給勺子,收 >>>
@abo_abo 作為UI設計師,對待用戶就像對待嬰兒,知道如何通過界面設計誘導用戶非常重要,這就需要了解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了。今天分享一篇日本設計師的好文,結合心理學與設計,教你讀懂心理學,提高說服力。
編者按:今天這篇文章是華為總監@EDC尤原慶 讀完《設計師要懂心理學》后寫的讀書筆記,總18條,每一條都有讀者注解,不管之前是否讀過。都建議來看看總監的讀書視角 >>>
本文全系列滿滿干貨,是從眾多交互設計前輩們分享的寶貴經驗里挑選出的最實用的方法,不僅能讓你徹底了解交互設計,還能幫有志在這個領域發展,卻苦于沒有老師的童鞋,從零開始學習成為一名優秀的交互設計師。
在校大學生、想轉行的設計師還能在這兒得到前輩的實用建議,想進階的交互也有職場系列經驗分享,文末還有超贊的資源奉獻,干貨量大,推薦童鞋們收藏 :)
我的職責通常是產品戰略和設計方向的規劃,很少參與具體的設計細節,但我一直相信基礎設計技能對于設計思維的影響,以下五條是我認為頁面設計最基礎的技能要求。沒有經歷任何藝術教育的設計師(比如我)也可以通過對以下五項修煉的培養迅速提高基礎設計能力 >>>
關于抽屜導航(三線icon/漢堡包菜單)的文章和討論已經夠多了。本文無意加入這些討論,只是想尋找一種更好的替代方案,畢竟抽屜導航的缺陷早已成為公論 >>>
@陳子木 細心的同學不難發現,現在用手機訪問優設網有了全新的閱讀體驗,而且速度很快。有這樣的改變其實也是收到了很多來自微信、微博粉絲的建議,大家想在上班、下班及睡覺的時候閱讀收藏在微博和瀏覽器(同步)里的優設文章。
編者按:這兩天有一款動效神器Hype 3特別受歡迎,借這股動效的勁頭,今天胡癡兒(騰訊用戶體驗設計師)給同學們科普一下動效的類型 >>>
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://www.skdbb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