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擬物主義并非對傳統擬物設計的簡單復刻,而是融合扁平簡潔與真實質感的進化形態,通過輕量化光影與材質表達,降低用戶認知門檻的同時增強交互反饋感。
• 克制的質感表達:摒棄過度仿真的皮革、木紋等厚重材質,轉而采用玻璃、紙張、液態金屬等輕盈質感,搭配 0-15% 透明度的柔和陰影構建空間層次。例如小米澎湃 OS 的控件可隨環境光自動調節透明度,在不同場景下保持視覺舒適度。
• 功能化光影語言:用微光投影區分可交互元素與靜態內容,按鈕點擊時陰影收縮、釋放時輕微擴散,通過視覺變化傳遞操作狀態。Windows 11 的 "亞克力" 效果便是典型,半透明卡片與背景模糊形成自然分層。
• 具象化圖標體系:保留核心功能特征的同時簡化細節,如相機圖標突出鏡頭輪廓、錢包圖標強化折疊質感,讓新手用戶可通過視覺聯想快速理解功能。
• 工具類 APP:如辦公軟件、效率工具,質感設計能讓復雜功能更易識別,降低學習成本;
• 中老年向產品:健康管理、政務服務類應用,具象化視覺元素符合其認知習慣;
• 高頻交互場景:支付、設置等模塊,明確的視覺反饋可提升操作確定性。
Adobe 新版軟件控制面板采用輕量金屬質感,滑塊調節時伴隨光影漸變,既保持專業感又增強操作感知;iOS 16 鎖屏界面的天氣組件通過動態模糊與微光效果,模擬真實玻璃下的信息顯示狀態。
2025 年的極簡設計已超越 "去除裝飾" 的初級階段,進化為以數據驅動的功能聚焦型風格,通過精準的信息層級與必要的微交互,實現 "少即是優" 的用戶體驗。
• 呼吸式信息排版:核心信息密度降低 30-40%,通過留白劃分功能區域,正文行間距保持在字號的 1.6-2 倍,配合動態字號適配不同場景(如地鐵通勤時自動放大 15%)。支付寶 10.0 版本將首屏功能入口從 12 個精簡至 6 個,凸顯核心服務。
• 單色系統延伸:以 1 種主色為基礎,通過調整明度、純度衍生出功能色階,如金融 APP 用深藍為主色,淺藍表示未選中、深藍表示激活、藏藍表示禁用,既保持統一又明確區分狀態。
• 必要性微交互:動效時長控制在 0.3 秒以內,僅在關鍵節點觸發。抖音 "雙擊點贊" 動畫迭代至第 8 代,觸覺反饋精度提升 60%,既傳遞情緒又不干擾內容瀏覽。
• 內容消費類 APP:新聞、視頻、閱讀產品,簡潔界面可減少干擾,提升沉浸感;
• 高頻快捷操作:外賣、打車等工具,核心功能前置能縮短操作路徑;
• 高端品牌應用:奢侈品、科技產品官網,極簡風格可傳遞專業與品質感。
微信讀書的閱讀界面僅保留頁碼、進度條與亮度調節三個核心控件,滑動翻頁時采用 0.2 秒的漸隱過渡,讓用戶注意力完全聚焦文字;Spotify 的播放頁以專輯封面為視覺核心,控制按鈕采用極簡線條,動效僅在點擊時觸發輕微縮放。
隨著硬件性能提升,空間化設計從裝飾元素升級為核心體驗,通過 3D 建模、AR 融合與多維度交互,打造虛擬與現實共生的界面環境。
• Z 軸深度構建:借助 iOS 18 引入的 6 層 Z 軸坐標系,實現界面元素的立體堆疊,訂單卡片、彈窗組件具備懸浮感,滑動時產生真實物理碰撞反饋。美團外賣已實現訂單卡片 3D 懸浮效果,不同狀態下卡片高度隨信息復雜度變化。
• 交互式 3D 模型:用戶可通過雙指縮放、旋轉查看產品細節,電商 APP 的商品展示模塊支持 3D"上手" 體驗,家居類應用則通過 AR 技術將虛擬家具投射至真實空間。
• 場景化視覺融合:導航 APP 將路線投射至真實路面,健身應用通過 AR 實時校正動作姿態,界面元素與現實環境的光影、比例保持一致,模糊虛擬與現實的邊界。
• 電商零售類 APP:服飾、家居、數碼產品展示,3D/AR 體驗可降低決策成本;
• 教育醫療領域:解剖教學、病灶解析等場景,立體模型能提升知識傳遞效率;
• 娛樂互動產品:游戲、社交 APP,空間化設計可增強用戶參與感。
宜家 AR 應用支持將虛擬家具放置于真實家居環境,界面信息以半透明懸浮卡片呈現,可隨用戶視角動態調整位置;Pokémon GO 的升級版通過 3D 建模讓虛擬角色與現實場景產生光影互動,提升沉浸感。
以自然曲線、生物化動效與個性化表達為核心,通過模擬有機生命的形態與變化,讓界面從 "工具" 轉變為有溫度的交互伙伴。
• 流體化視覺語言:大量運用自然曲線、波浪邊緣與漸變過渡,替代傳統直線與銳角。2024 年 Dribbble 數據顯示,自然曲線元素使用率同比增長 170%,淘寶詳情頁的流體邊框點擊率提升 28%。
• 動態情緒適配:結合 AI 情緒識別技術,界面色調、動效隨用戶狀態變化。微信 8.0 的 "狀態" 功能可生成 42 種個性化界面色調組合,開心時呈現暖色調波紋動效,低落時切換為柔和冷色。
• 仿生交互反饋:按鈕點擊時模擬海綿回彈質感,加載動效采用骨骼動畫技術,如音樂 APP 的進度條以呼吸節奏填充,緩解等待焦慮。
• 社交娛樂 APP:短視頻、直播、社區產品,情感化設計能增強用戶粘性;
• 健康養生類應用:冥想、運動、睡眠管理工具,自然元素可營造放松氛圍;
• 兒童向產品:教育、娛樂 APP,圓潤形態與動態反饋符合兒童審美與認知。
Headspace 冥想 APP 采用流動的漸變背景與葉片飄落動效,配合呼吸引導動畫,幫助用戶快速進入放松狀態;Keep 的運動完成頁面以綻放的花朵動效呈現成果,通過視覺隱喻傳遞成就感。
可持續設計已從單一的深色模式升級為貫穿設計全流程的系統理念,通過技術優化、視覺表達與用戶引導,實現環保與體驗的雙贏。
• 低耗技術適配:采用 WebP 等高效圖片格式,減少 40% 以上的文件體積,復雜動效僅在高性能設備上啟用,老舊設備自動切換靜態展示。三星 OneUI6 的暗黑模式通過 AMOLED 優化算法,使功耗再降 18%。
• 自然色系體系:以森林綠、天空藍、土壤棕等自然色彩為基礎,避免高飽和度顏色的過度使用。環保主題 APP 常用漸變綠搭配米白,傳遞生態友好理念。
• 碳足跡可視化:將用戶行為與環保數據關聯,如購物 APP 顯示每件商品的碳排放量,出行應用對比不同交通方式的能耗差異,通過設計引導低碳選擇。
• 生活服務類 APP:購物、出行、外賣產品,可通過設計引導綠色消費;
• 工具效率軟件:辦公、存儲應用,低耗設計能提升運行效率;
• 公益環保平臺:環保組織、碳賬戶 APP,強化品牌理念傳遞。
華為 "綠色生活"APP 采用淺綠與米白的自然配色,功能模塊以葉片、水滴等有機形態呈現,同時顯示用戶每日低碳行為的碳減排量;支付寶 "螞蟻森林" 升級版界面模擬植被生長過程,用戶低碳行為可觸發虛擬植物的動態變化。
盲目追逐流行風格易導致設計與需求脫節,選擇風格時需建立 "用戶 - 場景 - 功能" 的三維評估體系:
1. 用戶維度:年輕群體適配極簡或有機風格,專業用戶偏好功能明確的新擬物設計,老年用戶更易接受具象化視覺表達;
2. 場景維度:長時間使用的辦公 APP 適合低刺激的極簡風格,短時高頻的工具類產品可采用反饋清晰的新擬物設計,沉浸式體驗場景優先選擇空間化風格;
3. 功能維度:復雜功能需通過新擬物的質感區分層級,內容展示類產品依賴極簡設計突出核心信息,情感連接需求強的產品適合有機風格。
例如醫療問診 APP,問診模塊采用新擬物設計(明確的按鈕與表單層級),健康科普模塊運用空間化 3D 模型,個人中心則以極簡風格呈現核心數據,實現不同風格的功能性融合。
2025 年的 APP UI 設計風格不再是單一美學的狂歡,而是技術可行性、用戶需求與品牌調性的有機統一。新擬物的質感、極簡的效率、空間化的沉浸、情感化的溫度與可持續的責任,本質上都是為了讓界面更懂用戶 —— 懂他們的操作習慣、情感需求,更懂他們對高效與美好的追求。優秀的設計師從不困于風格標簽,而是通過精準的判斷與靈活的融合,讓每一處設計都成為解決問題的語言。